吊裝鋼筋籠后聲測管安裝矯正檢測
吊裝鋼筋籠后聲測管安裝矯正檢測
目前較有效的無損檢測方法是聲波透射法,通過徑向換能器在 預埋聲測管中上下移動 ,測讀聲波從一根聲測管發射到另一根聲測管的聲時、聲幅、頻率等聲學參數,詳細查明樁身內部缺 陷與性質、深度位置、范圍大小、嚴重程度等。但灌注樁澆筑后實施檢測時,預埋在樁中聲測管間的 實際間距已無法測量,只能測量暴露在樁頂外的聲測管外壁間距。假定此間距為兩根聲測管在樁身任 意位置的間距,檢測時,要求聲測管預埋時盡可能平行,如果不平行則誤差較大,對檢測值的分析和 樁身完整性的評定都有較大影響,甚至造成誤判。
聲測管埋設數量在建筑、鐵路、公路領域規定各不相同,一般 根據樁徑從小到大埋設2~4根。聲測管之間應保持平行,否則會對測試結果造成很大影響,甚至導致 檢測方法失效。以JGJ 106—2003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規定為例,聲測管埋設斷面。聲測管宜 采用鋼管,對樁身長度小于15 m的短樁,可用硬質PVC塑料管。聲測管的內徑宜為50~60 mm。各段聲 測管宜用外加套管連接并保持通直,管的下端應封閉、上端應加蓋、管內無異物。聲測管的埋設深度 應與灌注樁的底部齊平,管口應高出樁頂100 mm以上,且各聲測管管口高度宜一致。聲測管應牢靠固 定在鋼筋籠內側。
對于鋼管,每2 m設一個固定點,直接焊在架立筋上。對于無鋼 筋籠的部位,聲測管可用鋼筋支架固定。
聲測管斜彎分析在進行灌注樁聲波檢測中,由于樁身已澆筑完 成,各檢測點的間距無法量測,而是依據樁頂聲測管外壁間距l 0進行計算。由此,聲速不是直接測 試的,根據儀器實測各測點聲波在混凝土中的傳播時間計算所得:
實際施工過程中,由于安裝工藝、鋼筋吊裝的影響,聲測管之 間很難保持絕對平行。如果安裝操作不當或聲測管連接、固定不好,可能會造成聲測管嚴重傾斜、彎 折、翹曲,使同一剖面內樁身不同位置各測點的測距發生很大差異,當聲測管平行誤差較大,可能使 檢測試驗數據無法分析而導致檢測失敗。
某工地實施檢測時,發現該工地某些樁沿樁長方向在同一檢測 斷面上各檢測剖面的波速不同,有的甚至相差1 500 km/s。經初步分析,可能是聲測管在預埋時不平 行,或在施工過程中發生變形。同時在該工地發現另一根灌注樁,樁徑1.2 m,樁長22 m,成孔已完 成,當時鋼筋籠已吊裝完畢,正準備澆筑。該樁預埋3根聲測管,每段長6 m,接頭采用焊接方式連接 。聲測管安裝在鋼筋籠內側,焊接在鋼筋上。肉眼觀測發現聲測管不平行,于是下到孔中測量管間距 。按照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要求對3個聲測管編號,依次為1#,2#和3#。以樁頂作為樁深0 m,向下 每間隔1 m測量1次,各聲測管實際管間距與樁頂量測理論間距對照。
可知,三根聲測管并不相互平行,各測量斷面實際管間距與樁 頂量測理論間距差距較大,23測面實測間距最大誤差達到210 mm,占樁頂量測理論間距的30%,由此 檢測出的波速誤差將達到30%,影響數據的分析與樁身完整性的評定。
由于聲測管埋設不平行,用聲波透射法檢測的結果將發生變化 ,在同一工地,對編號為12-4#樁進行檢測,檢測結果曲線見圖5??擅黠@看到各測面波速平均值相差 較大,13管剖面波速平均值最大,23管剖面波速平均值最小,最大與最小剖面的波速相差達1 539 km/s,三個檢測剖面的平均波速為4 302 km/s,最大誤差占平均值的35.68%。由于聲測管埋設不平行 ,引起的檢測誤差十分明顯。特別是樁徑較小的樁,由于聲測管間距相對較小,誤差可能被放大。顯 然,這樣的檢測結果不能使用。但在同一工地對聲測管預埋的情況進行了解,主要因為聲測管預埋不 平行,故考慮可對此樁的檢測結果進行斜管校正后分析。
斜管校正與缺陷分析當同一根樁各剖面出現波速變化較大、實 測聲速曲線變化較大時,應先對實測數據和實測曲線進行分析,可能是聲測管斜彎,也可能是樁身存 在缺陷,因此必須做出準確判斷。斜管的波形、曲線和樁身缺陷的波形、曲線是有區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