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帶一路”
“一帶一路”(英文:The Belt and Road,縮寫B&R)是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和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的簡稱,是國家級頂層戰略之一。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,借助既有的、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,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,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,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,共同打造政治互信、經濟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。
2015年3月28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外交部、商務部聯合發布了《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》。
“一帶一路"經濟區開放后,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。2015年,我國企業共對“一帶一路”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,投資額同比增長18.2%。2015年,我國承接“一帶一路”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.3億美元,執行金額121.5億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42.6%和23.45%。
2017年5月14日至15日,中國在北京主辦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。會議通過了聯合公報。
《聯合公報》闡明了“一帶一路”合作原則:第14條,我們將秉持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、平等透明、相互尊重的精神,在共商、共建、共享的基礎上,本著法治、機會均等原則加強合作。其中第四款為市場運作原則:充分認識市場作用和企業主體地位,確保政府發揮適當作用,政府采購程序應開放、透明、非歧視。
《聯合公報》中的“合作舉措”(第15條)強調“通過借鑒相關國際標準、必要時統一規則體制和技術標準等手段,實現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協同效應最大化;為私人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有利、可預測的環境;在有利于增加就業、提高效率的領域促進公私伙伴關系;歡迎國際金融機構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和投入。”
高峰論壇圓桌會議公報申明的市場運作、政府發揮作用,政府采購程序應開放、透明、非歧視的原則,勢必為一帶一路國家間拓展政府采購市場規模開辟廣闊天地。公報提出促進公私伙伴關系,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"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”,PPP模式拓路前行,開放透明的政府采購程序在國際PPP項目采購環節應可大有作為。
上一篇:IUK(英國基礎設施建設局)
下一篇:法國“合伙合同”(CP)